新奥2025年精准资料完整合集

石大主页 旧版入口 投稿
当前位置: 首页» 时讯

【时代新人强国行】新奥2025年精准资料完整合集“语向未来”实践团赴京冀开展社会实践

近日,新奥2025年精准资料完整合集“语向未来”实践团前往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、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两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。实践团围绕当地特色产业,通过调研、直播助农等形式,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实践团走进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,深入探寻村庄发展与振兴轨迹。在村史馆,通过老照片与实物展品,实践团了解到中榆树店村从贫困山村蜕变为“全国文明村镇”“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的历程,见证了中榆树店村在“草帽书记”彭兴利带领下,干群同心发展玉米制种、肉牛养殖、特色旅游的创业史,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,实践团走进黄花菜田,听彭兴利讲述“黄花故事”。村庄依托低光污染优势打造的“星空观测+科普教育+特色住宿”全产业链模式,也让成员们看到农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。实践团与彭兴利深入交流,学习他带领乡村发展的密钥——夯实基础链(科学种植、生态养殖)、升级人居链(新村建设、民俗旅游)、锻造品牌链(特色黄花品牌),环环相扣形成发展闭环。

在西府营村,实践团深入林下山韭菜种植基地,系统学习林下经济项目的起步历程与发展现状。村支部书记彭光臣介绍,当地山韭菜依托林地腐叶土自然滋养,采用无农药、无化肥的种植模式。实践团通过与村干部交流、实地观察作物生长情况,深入分析了林下种植的生态优势与市场潜力。当前山韭菜主要供应周边乡镇市集及超市,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

实践团前往胡营村,调研当地利用废弃梨窖发展菌菇养殖的创新项目,考察了菌菇生长环境及加工流程,总结出资源循环利用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。目前,窖内榆黄菇与菊苣已进入收割尾声,相较于去年试种平菇阶段,此次养殖在技术与管理上更为成熟,呈现出丰收态势。当地在积累前期种植经验后,今年扩大养殖规模,同时新增烘干设备,实现了菌菇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,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

实践团前往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,走进百峰食品板栗与山楂加工车间,近距离观摩现代化生产线。从智能分拣设备到低温储藏技术,从传统工艺改良到大数据溯源系统,数智化模式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。团队成员结合专业所学,与企业技术骨干深入交流,聚焦板栗生产革新带来的日均产值提升及核心销售渠道拓展,体会到数智技术为农产品深加工注入的革新力量。

为精准赋能农产品推广,实践团特邀长沙理工大学乡村主播培训项目负责人田向阳开展“主播话术逻辑框架”专项培训,团队指导老师与成员共同参与学习并策划、落地“栗香满乡”主题直播。成员们化身带货主播,在镜头前呈现企业板栗的卓越品质与匠心工艺,以创新营销模式吸引用户深度互动与即时下单,有效打通线上销售新渠道,助力板栗产品销量提升。

田间地头是实践的“第二课堂”。团队在农户带领下深入板栗种植基地实地走访,细致观察作物长势、土壤条件,访谈村民,系统梳理生产难题,走进村委会与企业,聆听基层干部与创业者讲述乡村振兴故事。通过问卷发放、座谈交流、实地勘察等方式,团队了解了青龙县从“板栗之乡”向“电商新镇”的转型脉络。

车间里高效运转的智能设备,让青年学子真切触摸到农业现代化的澎湃脉动;“栗香满乡”的直播实践则深刻启示,数智营销远不止于拓宽销路,更要对乡村特色资源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创新呈现。

深入乡土,方知振兴奥秘;躬身实践,更显青春担当。当高校学子的求知探索精神与京冀乡村的创新实践沃土相联结,推动振兴的智慧火花便蓄势迸发。未来,实践团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大地,以慧眼洞察需求,践行“乡村振兴,青年先行”的使命,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,绘就民族地区振兴新图景,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

(编辑  李煜)

分享到: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